相关文章
 
 
 
当前位置 > 首页» 学术动态
 
 
“共享出行的社会性:偏好、社会交往与社会融合”讲座成功举办
2022/03/09

2022年3月3日中午12:00,人口学系刘铮系列学术讲座暨严肃的人口学八卦青年论坛成功举办。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麻省理工学院(MIT)城市科学与规划博士张洪谋,在腾讯会议以“共享出行的社会性:偏好、社会交往与社会融合”为主题做了一场人口学和公共管理学交叉领域的线上学术讲座。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赵梦晗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人口学院及其他国内外院校相关专业的百余名师生参与了本次学术分享活动,并在会后同张洪谋博士就讲座内容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与交流。

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实时拼车的发展成为可能,即具有相同目的地或时间接近的司机和乘客或者乘客间完成拼车,通过实现更多人搭乘更少的车来提高系统效率。张洪谋博士将共享出行作为一种培育和强化社会交往机会的工具,从偏好的视角研究共享出行中的社会互动,包括如何理解、利用和重塑共享出行的人际偏好,回答如何利用偏好来匹配同行乘客和改善出行体验的问题。

在讲座中,张洪谋博士从“运输人”和“运输货物”的差别这一有趣视角出发,指出人在共享出行过程中情感需求、安全的需求、个体偏好差异等方面存在“社会性”。介绍在选择同行者过程中影响个体偏好的因素及如何发挥作用,从性别视角回答性别对共享出行的使用率和满意度的影响,以及乘客对拼车人的性别偏好。接着围绕“个体的选择偏好是否应该被尊重”这一问题回答共享出行平台是否可以发挥引导非偏见选择进而促进社会融合。进一步提出反向Schelling社会群体隔离模型,认为可以通过拼车模式创造社会交往机会,实现不同群体从隔离到融合的积极社会结果。讲座的最后,落脚于《三体》一书中提及的宇宙社会学,认为我们应当对人类智慧以及人类解决冲突的意愿有充分的信心,个体共情的能力可以通过代际的传递在未来实现最终的社会融合。

在张洪谋博士的分享结束后,聆听讲座的师生围绕主题踊跃发言和积极交流,就“完全尊重个体偏好和完全考虑促进社会融合之间的矛盾”“时间的硬约束”“司机与乘客以及司机在乘客间社会互动间产生的作用“乘车频度和乘车匹配”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张洪谋博士就上述问题进行一一回应,并结合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予以详细解释。

交通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表达。此次沙龙的举办让师生们接触到公共管理领域关于城市交通治理的前沿研究成果,了解共享出行对社会交往带来的影响,并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这对师生们进一步开展交通对个体、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研究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电话:+86-10-62514984 邮件:shrk@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