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刘铮系列讲座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楼B113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北京师范大学李敏谊教授应邀以“儿童研究方法论的国际经验与中国探索:从调查研究到干预研究”为题进行分享。
在讲座开始,李敏谊老师以自身研究经历为切入点,分享了她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访学期间接触到的美国儿童纵向研究项目,和对她研究产生的重要影响,基于此她期望引入国际前沿理论和方法开展本土化研究。接着,李敏谊老师沿着时间的脉络,详细介绍团队自2017年至今各项目的研究内容、方法以及研究成果。2017年至2018年,为响应国家普及学前教育的政策,李老师带领团队于甘肃国家级贫困县开展调研,评估当地学前教育状况,探索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2018年至2023年,团队历次开展珠三角及粤东西部地区幼儿园以及北京各类型幼儿园小学的调研项目,综合调研幼小学校师资配备、课程设置、家长参与等儿童教育议题,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政策支持。最近三年,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乐高集团的支持下,团队在云南省两个自治州、县开展调研。为探究乐高积木与儿童学习发展的关系、教师在职培训效果以及提升教师游戏教学法能力的干预方案,团队与牛津大学合作引入了国际前沿工具并进行汉化和本地化。最后,李老师分享了研究心得,认为研究选题应兼顾本土实际与世界价值,调研过程中注重理论与方法的社会情境性与数据质量监控,鼓励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在研究结果输出方面学术写作与社会倡导并重,重视成果的实践应用。
分享结束后,在场观众就团队调研、学生培养等问题向李老师提问。关于作为项目总 PI如何链接资源和协调不同类型的人参与项目的问题,李老师表示志同道合的伙伴、研究基础保障以及团队的领导力都是一支优秀调研团队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关于如何在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李老师认为学生可在实践中建立对教育的投入感,作为老师与团队负责人重视为学生提供资源和机会、容许犯错、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通用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此次讲座通过对李敏谊教授团队项目的介绍,加深了在场师生对调查研究的理解,提示我们,开展研究需要兼顾理论与实践价值,重视理论方法与风土民情的适配,有意识地提高研究结果的“可落地”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