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当前位置 > 首页» 学术动态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刘铮系列讲座”之《性别化疾病暴露与文化延续》成功举办
2025/05/19

2025516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刘铮系列讲座在中国人民大学崇德西楼916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郑冰岛教授应邀以性别化疾病暴露与文化延续——血吸虫病如何塑造中国南方的性别规范为题进行分享。



郑老师以历史上的中国南方血吸虫病流行区为研究对象,系统阐释了慢性疾病对性别规范的长期文化影响。研究基于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初的县域级流行病学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血吸虫病地图集),通过因果推断方法构建分析框架,揭示血吸虫病的性别化暴露特征——男性因农业劳动中接触疫水的风险显著更高——这一差异对区域性别文化产生多层次持续性影响。在人口结构层面,研究观察到流行区新生代性别比例趋于平衡,生育意愿呈现结构性下降;在家庭权力层面,女性在家务分工中逐渐转向轻体力劳动,在财产分配与子嗣命名等传统父权领域的话语权明显提升;在社会参与层面,女性的政治活动参与度及自我社会地位认知均表现出积极变化。

研究通过多维机制验证确保结论的稳健性:首先,利用自然环境特征作为工具变量,有效控制地理因素的内生性干扰;其次,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检验区域关联效应,证实核心结论的空间稳定性;最后,通过理论推演与反事实分析,排除人口突变、短期劳动替代等竞争性假说,强调慢性健康冲击通过代际传递重塑性别文化的独特路径。研究创新性指出,不同于致命性疫病引发的短期人口震荡,慢性疾病通过渐进削弱男性劳动效能、倒逼女性经济参与,最终推动家庭内部权力重构与社会规范转型,这一机制为理解农业社会性别平等演进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分享结束后,现场互动热烈。师生们围绕血吸虫病对性别规范的代际影响、数据可靠性、历史事件交互作用及生育政策效果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郑老师结合史料与模型分析,系统解答了关于漏报数据校正、工具变量有效性及政策混杂因素排除等疑问。







此次讲座为师生们打开了历史流行病学与社会发展交叉研究的新视野,凸显了该领域在解析健康公平与文化变迁中的独特价值。研究不仅启示学者需注重理论模型与实地调查的“双轨验证”,更强调学术成果应锚定现实问题,通过多维证据链构建具有政策指导意义的实践方案,为人文社科研究提供了方法论范本。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电话:+86-10-62514984 邮件:shrk@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