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当前位置 > 首页» 通知公告
 
 
第十二届全国人口与发展研究生论坛会议记录
2019/06/25

2019年6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口与发展研究生论坛在河北大学新校区召开。此次会议共收到200余份投稿,59篇论文入选,150余人参加会议。

上午9点,在河北大学新校区图书馆报告厅进行会议开幕式和主论坛报告。主持人进行开幕式致辞,介绍到场嘉宾,介绍论坛筹备情况。河北大学研究生院长、教授巴信武教授致辞,表达了对在场老师同学的热烈欢迎。随后,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翟振武发表致辞,表达了对会议的殷切期望。



9点20分,大会进入主论坛报告环节。河北大学的马志越同学作题为《生与不生的抉择:从生育意愿到生育行为》的报告,关注全面二孩背景下的生育行为。南京财经大学的卜俊煜同学作题为《生育意愿是否存在同群效应?——基于CHNS 微观数据的实证检验》的报告,关注城乡生育意愿的同群效应。中国人民大学的金光照同学作题为《全面小康背景下中国老年人多维贫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剥夺圈层体系的实证分析》的报告,从多维贫困的视角出发,构建MPI指数和剥夺圈层,探讨中国老年人多维贫困及影响因素。华东师范大学的董隽含同学则采用人口统计方法以上海、四川和内蒙古为例,对1990 年以来中国省级人口普查数据内部一致性进行检验及修正。主论坛报告第一部分结束,南开大学李建民教授和河北大学王金营教授进行点评,就各文章的概念界定、分析方法提出建议。随后主论坛第二部分报告开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周文同学通过对劳动力流动与集聚理论发展进行回顾,分析了新经济地理学对劳动力流动与集聚的解释与贡献以及新经济地理学对传统劳动力流动理论带来的挑战。河北大学的姚健同学通过分析家庭资本与职业代际流动的关系,得出家庭资本在代际职业地位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结论。北京师范大学的王瑞同学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对流动人口消费的就业效应进行分析,认为应当放松户籍管理制度,提高流动人口承接地的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优化流动人口的消费结构。复旦大学的丁俊崧同学对子女随迁和城市农民工创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子女随迁对农民工创业可能性有显著提高,其作用机制在于子女随迁提高农民工的城市身份认同感。随后南开大学陈卫民教授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童玉芬教授分别对同学们的论文进行点评,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之后进入主论坛报告第三部分, 北京大学的韦晓丹同学作题为《居住安排对老年人自评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的报告,研究发现居住安排对老年人自评健康存在显著的影响,与子女同住有利于老年人自评健康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与子女同住对老年人自评健康的积极影响因老年人对子女照料支持需求程度的不同有所差异,与子女同住对子女照料支持需求程度更高的老年人作用更为明显。南开大学的郭静楠同学作题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赋权与衰弱性的相关性研究——基于CLASS2014 数据的实证研究》 的汇报,研究基于健康赋权理论,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CLASS2014),分析中国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赋权水平与衰弱程度的整体现状与相关关系,以及在不同人口特征下的差异。 中国人民大学张婧文同学作题为《工作家庭生命历程对中国城镇老年人健康影响》的汇报,研究发现工作家庭生命轨迹对于老年期健康具有显著影响,生命历程对于健康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较早退出劳动力市场的男性晚年身体及心理健康水平较差,但是较早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女性并未呈现健康劣势,女性早育可能不利于老年期的心理健康状况。随后,南开大学原新教授、北京大学周皓教授分别作出点评。



下午2点进行各分论坛主题报告。分论坛一以“生育变动与家庭发展”为主题,北京大学的陈舒雨同学分析了男孩偏好的影响因素,中国人民大学的梁芷晴阐述了生计资本对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的研究发现,西安交通大学的李媛媛同学分析了早婚对夫妻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北京大学的陈怡蓁同学作了中国大陆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探究。四位同学发言完毕,中国人民大学赵梦晗老师作点评。随后进入下半场的发言,北京大学的沙笛同学分析了社会生态视角下农村计生伤残家庭的居家照料状况,中国人民大学的王思芹同学分析了隔代照料对妇女一孩生育时间和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宫倩楠同学分析了生育子女数量对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陈乐鸣同学则对大龄未婚现象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河北大学崔红威副教授对四篇文章的优缺点进行点评。

分论坛二以“公共政策与人口发展”为主题,河北大学苏寒云同学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分析了雾霾污染、健康人力资本与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的肖洋同学则分析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留守儿童社会政策的发展与变迁;北京大学的刘建同学基于无锡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了户籍如何在随迁子女的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中国人民大学的王一鹏同学基于CLASS数据,研究了中国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行为的转变;中国农业大学的陈健同学则基于生计资本的研究视角分析了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妇女生计发展的要素测度及政策支持。随后河北大学杨胜利副教授进行点评。下半场开始,华中科技大学的朱映雪同学分析了多维视角下的农村青少年贫困现状;中共湖北省委党校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的付帅同学则从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阐述了育龄女性的托育公共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南京大学邓懿同学基于人口分析方法与技术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受教育程度的重新界定;中国人民大学的赵一凡同学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分析了新农保养老金与老年人生活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北京大学的索浩宇同学阐释了四十年来我国残疾人脱贫政策的发展与变迁。最后,南开大学周兴副教授作出点评。

分论坛三以“老龄化与老年人口问题”为主题。长安大学的李菁菁同学分享了题为《“时间银行”引入互助养老模式的城市老年人选择意愿分析》的研究发现;河北大学的郑佳欣同学以人口老龄化为背景分析我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现状;南京师范大学的许昕同学阐述了

中国分县城乡人口老龄化时空差异与机理;南开大学的周平梅同学分析了健康状况如何影响流动老年人口经济参与率,把健康状况从个体人口学因素中剥离出来,构建Probit计量模型,探讨个体健康对流动老年人口经济参与率的影响;南开大学的宋永娜同学基于CLASS数据的实证分析,对老化态度的群体异质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中国人民大学的王中汉同学探讨了职业背景和人力资本对城市老年人就业的影响;北京大学的应冰洁同学探究了家庭老人照料对就业的影响并探究其中存在的性别差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王亚同学基于北京市的实证分析对老旧小区老年人居住环境满意度进行评价并作出比较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李林雪同学对维吾尔族老年人口现状与趋势进行分析。最后,河北大学吕红平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巫锡炜副教授作出点评。

分论坛四以“人口健康与健康服务”为主题。北京大学的代瀚锋同学基于CFPS数据分析了,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地位对其自评健康的影响;山东大学的刘星延同学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研究了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女性流动人口自评健康的影响;北京大学的刘林同学基于CLASS2014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了代际支持和社会支持对城市空巢老人自评健康的影响机理;北京大学刘艳同学则关注了睡眠时长对自评健康的影响及其年龄差异;河北大学的李鑫同学基于健康认知和健康状况的考量,研究发现,健康认知、健康状况与健康投资之间存在相关性,健康认知对不同类型健康投资存在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健康状况对健康认知与健康投资的关系存在诱发作用。第一环节发言完毕,中央财经大学张现苓老师进行点评。随后进入下半场发言。吉林大学的孙伟同学基于HarmonizedCHARLS的研究,分析了照料史、隔代照料对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的戴颖同学探究了生活环境对老年人健康影响;河海大学的袁亚运同学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对中国老年人跌倒的性别差异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邢怡青同学基于经济支持内生性视角,分析了家庭支持对流动老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的董浩月 同学分析了社区环境与老年人健康变化轨迹的关系,用多层线性模型(HLM)拟合老年健康变化轨迹并估计社区环境的场境效应及调节效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张航空副教授对下半场的发言进行点评。

分论坛五以“人口流动与城镇化”为主题。首都经贸大学的李慧慧同学阐述了家庭人口特征如何影响不同消费等级城镇居民消费的研究发现;河北大学的黄卓同学以杭州为例,分析了特大城市外来人口归属感的影响因素;河北大学的吴润贤同学对“老漂族”城市社会融入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阐述;南开大学的江鑫同学关注了进城务工低学历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及其所在的农村家庭的消费选择;南开大学的刘旭阳同学则在城市“抢人大战”政策背景下,分析青年流动人才现状。随后北京大学研究员刘涛作出点评。之后进入下半场发言环节。南开大学的张林虓同学分析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区归属对居留意愿的影响;首都经贸大学的王建宁同学分析了中国国家级城市群劳动力空间集聚效应;复旦大学的贾文龙同学基于CSSCI来源期刊(2000—2017)的计量分析,分析了近年来流动人口领域的热点主题及演化路径;首都经贸大学的单士甫同学则从精神收益和物质收益的角度,分析了高学历人口迁居决策。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吕利丹最后作出点评。

各分论坛结束后,会议进入闭幕式环节。中国人口学会青年学者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杨凡副教授宣布论坛获奖论文。随后各嘉宾老师代表进行颁奖仪式。接着进行会旗交接仪式。2020年全国人口与发展研究生论坛主办学校代表南开大学李建民教授发表致辞,表达对2020年会议召开的期待。最后,主办方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宋健教授发表致辞,会议圆满结束。



来源:中国人口学会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电话:+86-10-62514984 邮件:shrk@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