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晚公布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立即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本报专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教授,对政策进行深度解读。
“‘单独二孩’实现‘错峰’全面放开是水到渠成”
北京晚报:单独二孩政策公布以后,一直都有呼声希望全面放开,之所以选择现在实施,主要是基于哪些考虑?
翟振武:单独二孩是一项过渡性政策,这在一开始就很明确。所谓过渡,就是要“错峰”,避免人口出现严重堆积。单独二孩政策在各地相继落地以后,不断有人进行申报,今年已经有一部分生育,明年应该会更多一些。
而现在五中全会在公报中提出全面放开二孩,也只是中央的建议,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必须经过全国人大的讨论,再由各省修改相应的条例,这个过程与之前的单独二孩政策相类似。
即便是考虑到公众愿望比较迫切,速度尽可能加快,我认为也要到明年年初才能真正开始实行。明年申报、准备怀孕,再到生出来,大概是2017年或2018年,而到那个时候,单独二孩政策的过渡功能已经基本完成,全面放开二孩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确保人口数量自始至终都能平稳有序。
北京晚报:有人认为,从单独二孩的申报情况来看,并未达到预期规模,怎样看待“政策遇冷”的质疑?
翟振武:我们应该明白,政策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说政策一出,大家就都在第一年立即申报。目前,单独夫妇是比较年轻的。1982年前后,中国才有了第一批大规模的独生子女,算下来,这些人今年也不过30出头,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以后,并不着急马上再生育二孩。而在他们之后,还有很多不到30岁的夫妇,甚至连第一个孩子都还没有生育,自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再考虑生二孩的问题。
前段时间,国家卫计委统计的单独二孩申报人数已经达到160万,考虑到各地启动时间先后有别,平均是在去年3月、4月份正式开始实施,一年多的时间里达到这样的人数并不算少,基本符合之前的预期。另外,国家统计局去年在全国范围所做的调查显示,单独二孩目标人群中43%有再生育的打算,也就是说,总共大约会有500万左右。而从申报到怀孕,再到把孩子生下来,前后通常至少也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单独二孩带来的影响会逐步释放出来。
“目标人群9000多万但大龄多,实际生二孩的数量有限”
北京晚报:与双独、单独二孩相比,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目标人群明显要多出许多,实施之后,是否会出现人口激增?
翟振武:的确,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覆盖到的人群数量庞大。根据去年年底的统计,我国只有一个孩子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在1.45亿左右,减去原本就符合生育二孩条件的人群,例如农村只有一个女孩以及双独、单独的情况,大约也有9000多万。
但是我们发现,目标人群中年龄大的居多,尤其是1966年到1975年出生的人所占比重较大,而这些人生二孩的意愿比较低,因此实际生二孩的数量比较有限。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相关专家的预测,全面放开二孩以后,每年可能增加的出生人口在数百万不等,会有一百多万的低谷,也会有四百多万的高峰。至于生育高峰的具体年份,还很难准确预测,因为即使在调查中同样表示希望第二年生,也可能有人意外怀上在第一年就生出来,有的则要到第三年才怀上,只能说大体会在2018年前后相对集中一些。
北京晚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全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0.1%,而7%就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与此同时,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0到14岁人口总量仅占总人口的16.6%,已经处于严重少子化水平。全面放开二孩,将对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的局面带来怎样的改变?
翟振武:从大方向上来看,全面放开二孩对老龄化的影响与单独二孩政策是一致的,都将使老龄化的进程放缓一些,程度降低一点,但还是那句话,终究改变不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中国未来还是会面临老龄化的挑战,这不仅是中国的难题,全世界的生育率都在下降,老龄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而对劳动力的补充,大概要到十六七年以后见到成效,在此之前,主要是让劳动力下降相对缓慢一些,为经济转型赢得一定的时间。在家庭结构的改善方面,全面二孩政策也将发挥一定的作用,对人口均衡发展是有好处的。
“独生子女费、优先入园入学政策将逐步调整”
北京晚报:全面放开二孩以后,以往与独生子女相关的政策似乎会变得不合时宜,在您看来,将会进行哪些调整?
翟振武:事实上,在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后,一些政策就已经表现出不协调,但考虑到当时只是过渡政策,所以没有立即修改,而这次全面放开二孩,相对比较稳定,也就有必要对相关政策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和调整。
例如,过去对独生子女的优惠鼓励政策,如独生子女费、优先入园入学机会等将逐步取消,既不刻意奖励只生一个,也不允许多生,只要符合规定,就应享受同等待遇。另外,对于一定年龄的人群来说,在政策允许生二孩的情况下,如果自愿选择只生一个,今后万一“失独”,国家可能就不会再像之前一样有特殊照顾。
北京晚报:在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删掉了有关计划生育的条款,有人推断,这意味着计划生育政策即将被废止。如今全面放开二孩,也被认为是证明了此前政策的失败,您如何评价这样的观点?
翟振武:将条例的修改视为计划生育政策废止的信号显然是一种过度解读,在这次五中全会的公报中,也明确表示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只是在具体内容上会随着形势不断做出调整和完善。
三四十年前,曾经有过“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提法,与目前政策基本一致,但后来人口增长速度实在太快,于是改为“只生一个好”。应当看到,这项政策对抑制中国人口过度膨胀,推动人口转变,减少对环境资源、经济社会带来的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计划生育的历史功绩应当充分肯定。
之后,随着老龄化等问题的出现,逐渐推行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到现在的全面放开二孩,可以实现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的“软着陆”,比直接全面放开二孩更加契合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国情。
老龄化冲击波一场新的“大考”
翟振武
由于老年人口规模的急剧膨胀,在未来的二十年里,中国将面临两次老年人口“冲击波”。
第一次“冲击波”大约在2010年至2018年期间到来。20世纪50年代,每年的出生人数都近2000万。当这个时期内出生的人在60岁,即2010年以后陆续进入老年时,老年人的数量会发生迅速增加的情况,形成第一次老年人口“冲击波”。
第二次“冲击波”将在2022年至2030年期间到来,构成这次“冲击波”的主体是1962年至1970年出生的人。而且,由于1962至1970年间每年的出生人口(平均2700万)远远高于1950至1955年间出生的人口,所以这次“冲击波”所显示出的冲击力也将远远强于第一次,届时老年人口总量将占到全国人口近三分之一。
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将给我国社会、经济等方面带来许多巨大变化,也会引发许多重大问题和挑战。由于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庭的规模越来越小,目前全国平均家庭规模仅有3.1人。在全国家庭中,一代户的家庭比例已经高达28%,空巢的老人家庭越来越多。在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削弱、社会化养老体系几乎是空白的背景下,老龄化的两大“冲击波”又迅速扑面而来。
老龄化,对中国社会是一场新的“大考”,甚至是一场比上世纪50年代人口迅猛增长更为严峻的“大考”。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