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根据公报的初步汇总结果,2020年中国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至111.3。部分网友评论“有3000多万男性要打一辈子‘光棍’”。
针对网友的疑惑,我中心杨凡副教授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3000万男性多在哪个年龄段“需要等普查公布分性别、分年龄组的数据后才能证实”。受性别偏好和生育政策约束的影响,自上世纪80年代起,每年的出生队列的性别比偏高。进入21世纪,这些出生队列陆续达到婚龄,男性数量多于女性,出现婚姻匹配的困难。“这种现象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大城市由于流入人口的补充作用,此类现象并不明显,但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就会比较突出。”
杨凡副教授也解读了公报中的出生性别比数值。性别比是人口学中度量人口性别结构的基本指标,表述为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量,按照衡量的是总人口还是子人口,可分为总人口性别比、出生人口性别比、婚龄人口性别比和年龄别人口性别比等。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新生婴儿的性别比,反映某时期新生婴儿中每100名活产女婴所对应的活产男婴数量。在自然状态下,它一般在103至107之间波动,如果该指标长期、持续、大幅地超过107,提示着人为胎儿性别选择现象的存在。多年来,我国政府对出生性别比失衡进行了综合治理,目前出生人口性别比处于逐步下降的过程中,但七普的111.3仍高于正常水平107。
“从长远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性别失衡问题,关键在于削弱、消除人们的男孩偏好。具体可体现为在教育政策中体现性别公平,避免教育中性别偏好的传递;促进就业机会平等,保障两性公平的就业待遇;保障女性的财产权、遗产继承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