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下午,北京市朝阳区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主任鞠正义先生应邀到我中心访问并做精彩报告,受到全体师生的热烈欢迎。鞠正义先生从事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多年,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际管理经验,他指出,流动人口问题是当代中国最重要最紧迫的一个问题,在日常工作中间,他深切感觉到流动人口问题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此次演讲他正是以工作中的经验和实例来参与学术讨论。
首先,鞠主任指出,流动人口问题的解决好坏关系重大,这一问题不是表面看来的那么简单,其背后反映出国家城市化问题进程的快与慢,三农问题解决的好与坏,乃至中华民族能否成功崛起。在如何看待流动人口问题上,鞠主任说,流动人口在政治上是弱势群体,在经济上不是。
全国有1.5亿流动人口,北京就有530万,其中的劳动力人口不低于450万,比例极高,来京的流动人口中绝大部分是来务工生活的,只有极少部分来养老和上学。在北京市主要创收部门中的工作人员有65%是流动人口。比如房地产业、商业服务业中85%的劳动力都是外地来京的流动人口,他们才是真正直接创作GDP的人。有些本地人和外地流动人口比例倒置的地区,比如十八里店街道,3万本地人口的就业主要依赖14万流动人口。
但与此同时,流动人口在京从事的工作大部分正是最脏、最苦、最危险的工作,在北京市每年的工伤死亡案件的死者中,95%是流动人口;连续三年的刑事犯罪案件80%也是流动人口犯案。这就引发了对流动人口的一片斥责之声。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城市人对流动人口的歧视、工资拖欠、政府没有完备的救济体系、到城市后亲情乡情的约束不复存在,都可能导致流动人口极端的或犯罪的行为。本质上讲,先天的机会不平等才是根本原因,在农村土地归国家、随时可以征用,农村人的收入极低,城市人收入是他们的3.5倍。城市应该给流动人口更多关爱,比如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
在演讲中,鞠主任还谈到造成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重要制度——户籍制。他指出,户籍制阻碍中国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现在即便全面放开,农村人也不会放弃农村的土地而要一个城市户口。城市想要更快发展只能是将其生产的产品卖给农村这个巨大的市场。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分隔,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的身份不受承认,很多权益得不到保障,而像人大代表中也没有人为他们维权,应当给予流动人口更多政治上的发言权。
对于流动人口规模控制的措施,鞠主任对限制和“堵”的策略不很认同,哪里流动人口多,说明哪里经济繁荣,同时也促进当地经济。流动人口堵是堵不住的,不是政府想定多少就是多少,以疏导的政策吸纳流动人口才是根本之道。
演讲结束后,在座师生都以热烈鼓掌表示感谢鞠主任的精彩报告,并纷纷提问表现了极大的兴趣。有人问道现行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管理体系是什么样的,鞠主任的回答是,现行的管理体系源于一个重要的理念转变,即对流动人口进行同质化管理,同管理、同服务,构建和谐社会。新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委员会,更关注为流动人口服务,考虑在什么条件下“居住证”可转为“北京户口”。报告结束后,到场师生再次感谢鞠主任为他们带来的精彩报告,如此真知灼见让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