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当前位置 > 首页» 学术动态
 
 
《世界人口展望(2019)》预测方案与参数设置
2019/07/25

                             一、关于人口预测的基本常识

人口预测回答“如果……就……”(what if)的问题:“如果”按照怎样的条件(或预测参数),“就”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或预测结果)。


人口预测有多种方法,最广为使用的是队列要素法(cohort-component projection method)。队列(cohort)指在同一时期发生某一人口事件的一批人,比如在同一年出生的一批人就是出生队列。这个出生队列随着时间推移、年龄在不断增长,人数由于死亡而减少、由于迁入而增加、由于迁出而减少。这些人到达育龄期后会通过生育产生新的人口队列,由此使人口生生不息。每一年各年龄的人口都可以被视为不同的出生队列。预测时往往按照人口发展的内在规律,基于现有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给定生育、死亡和迁移参数,得到未来的人口状况。生育、死亡、迁移就是使人口发生变化的要素(components)。


目前通常使用概率方法(probabilistic projection method)先对生育和死亡等要素本身进行预测,以确定这些要素发展轨迹的中位值,同时获得预测区间,以便更好地描绘未来的不确定性。


为了综合考虑未来发生各种情况的可能性,通常在进行人口预测时,会给出多种方案(variants),也就是说,给出不同的条件(assumptions),并观察在不同的条件下未来人口可能的发展走向。一般至少给出高、中、低三种方案,或者拟定三套参数,这样会得到三个不同的结果。高方案和低方案的结果往往作为参照,表明未来人口状况的极端值或标定人口结果的值域范围;中方案则常常被用来显示未来最有可能发生的预测结果。实际上,未来人口的走向也未见得与中方案结果丝毫不差,但是大概率会落在由低方案和高方案结果所形成的值域范围内,因此与中方案结果会更为接近。


除了传统的高、中、低3种方案之外,还可以给出其他方案,观察在这些不同条件下未来人口如何发展变化。而且,不仅可以对未来人口进行预测,还可以对过去的人口进行“如果……就……”的逆推,比如假设生育率一直保持在20世纪50年代的水平,世界人口发展到今天会是怎样等。

二、联合国不同预测方案的参数设置

由此可知,预测结果取决于预测方案,而预测方案基于对生育率、死亡率和国际迁移率的不同预测或参数设置。下面简要介绍联合国人口司不同预测方案的参数设置。


1. 生育率预测

联合国人口司基于人口转变理论,使用概率方法对总和生育率进行预测。以中方案预测为例,首先将各国按照生育转变过程进行分类,目前全世界所有国家大致均可分为转变中和转变后两类。


对于转变中国家,模拟其生育率从高到低的下降过程,并将下降速度分解为系统变化项和随机扰动项。其中系统变化项可通过贝叶斯分层模型(Bayesian hierarchical model, BHM)估计双逻辑斯蒂函数(double-logistic function)的参数,这样可结合不同国家自己的历史经验和世界其他生育处于同水平国家的转变经验获得关于生育水平的预测。具体而言,使用贝叶斯分层模型生成60万条双逻辑斯蒂曲线(以表示不确定性)(注:对于任何给定时间的某个轨迹,双逻辑斯蒂函数提供总和生育率相对于其当前水平的预期减少量),对这60万条模拟轨迹进行1/10的系统抽样,得到每个国家的6万条生育率轨迹估计。这6万条轨迹的中位数被视为中生育率假设。同时也会计算其80%和95%的预测区间,以表示未来可能的不确定性。当这些国家的预测生育率到达转变后阶段水平,将使用时间序列模型(time series model)进一步预测其未来生育率的变化。


对于已经完成生育转变(即低生育率)的国家,基于欧洲和东亚多国的经验来判断其生育率变化的长期趋势。长期维持低生育率且无回升迹象的国家假设其生育率将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现阶段的低水平。


在上述对总和生育率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的基础上,还需要预测相应的5岁组年龄别生育率,通常是基于成比例年龄别生育率(proportionate age-specific fertility rates, PASFR)进行预测。


高生育率预测是除初始年份外,在整个预测期内,总和生育率预计将比中方案高出0.5。为使得基线期(2015-2020年)和未来时期之间能够平稳过渡,2020-2025年的生育率预计比中方案高0.25,2025-2030年则高出0.4,往后的年份都高出0.5。


低生育率预测则是除初始年份外,在整个预测期内,总和生育率预计将比中方案低0.5。为使得基线期(2015-2020年)和未来时期之间能够平稳过渡,2020-2025年的生育率预计比中方案低0.25,2025-2030年则低0.4,往后的年份都低0.5。


不变生育率的方案,是假设生育率保持2015-2020年估计的水平。同时,死亡率和迁移假设与中方案一致。


更替水平生育率方案,是设定生育率自2020-2025年起达到使净再生产率为1(即达到更替水平)所需的水平。死亡和迁移假设和中方案一致。


惯性方案下,生育率设定为自2020-2025年起使净再生产率达到1所需的水平。死亡率假定保持2015-2020年水平。迁移率设定为0。


2. 死亡率预测

死亡率预测采用概率法预测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分为死亡率正常变动和固定不变两种假设。


3. 国际迁移预测

分为正常变动(结合各国政策,基于往年迁移的估计数)和零迁移两种假设。具体的预测假设见表1。


表1 不同预测方案下的参数设置

4.JPG

三、不同方案下WPP2019世界和中国大陆人口预测值

《世界人口展望(2019)》估计2020年年中(7月1日)世界人口总数为77.95亿人(7794799千人)。不同预测方案下,未来世界人口总量呈现差异性(见表2)。但总体而言,高方案和低方案预测值分别代表了世界人口未来发展的两个极端值,其他预测方案提供的则是在由这两个极端值构成的值域下的各种可能结果。


在2020-2100年的预测期间,只有两种方案的预测值呈现了世界人口达到峰值时的情形,分别是:低方案下,世界人口在2054年达到峰值89.23亿人;不变死亡率方案下,世界人口在2066年达到峰值95.06亿人。其他方案预测的世界人口总量在2100年之前均会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表2 不同预测方案下不同时期世界人口总量(亿人)

5.JPG


《世界人口展望(2019)》估计2020年年中(7月1日)中国大陆人口总数为14.39亿人(1439324千人)。从9种方案的预测值来看(见表3),低生育率方案预测的中国大陆人口总量最少,衰减也较快;2020-2037年期间,更替水平生育率方案预测的人口总量值最高,2038年之后的预测期间内,高生育率方案预测的总量值构成了未来人口发展的上限值。


中国大陆人口总量预测2035年将在14.13-15.12亿人之间;2050年将在12.94-15.15亿人之间。


表3 不同预测方案下不同时点中国大陆地区人口总量(亿人)

2.JPG


不同预测方案下,中国大陆总人口达到峰值的年份和峰值人口数也各有不同(见表4)。低生育率方案下,中国大陆总人口最早于2024年达到峰值14.47亿人;而在高生育率方案下,中国大陆总人口到2044年达到峰值15.17亿人。


表4 不同预测方案下中国大陆地区人口达到峰值的年份及总数

1.JPG

概言之,人口预测提供了不同条件下未来人口的发展轨迹。如上所述9个预测方案给出的预测值各有不同,这些预测值不加解释的话,会造成民众的困惑,因此在公布预测值时必须同时给出其相应的条件或方案,否则这个值是没有意义的。

作者:宋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


来源:人口论坛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电话:+86-10-62514984 邮件:shrk@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