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14日消息(记者李思默)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作为一项重要的纪念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日本学术振兴会于6月9日在北京共同主办了“中日共同应对老龄化社会:路径与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
来自日本厚生省劳动省、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东京大学、中央大学、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民政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等政府部门、大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国养老护理第一线的经营管理者、媒体代表等共计100余人出席了本次国际会议。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日两国共同面临的课题
会议的主题是中日人口老龄化问题。众所周知,人口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最重大的全球趋势之一。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和国家都将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本是当今世界老龄化率最严重的发达国家,中国是老龄人口规模最庞大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17年11月,日本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达到了27.8%。0-14岁的少儿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只有12.3%。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给日本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中国自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社会的快速转型,中国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失能老年人的照料、康复护理服务需求迅速增长。截至2017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5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4%,其中失能老年人口4000多万,人口老龄化形势也十分严峻。作为同在亚洲的邻国,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对两国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诸多影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日两国共同面临的课题。
中日专家学者共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方案与路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在致辞中指出,中日两国专家学者聚在一起共同探讨中日人口老龄化现状、课题与未来,共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方案与路径,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必将进一步推动中日两国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事业向前发展。日本大使馆公使饭田博文致辞中谈到,日本是全球老龄化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两国在人口老龄化领域互相促进交流,不仅对中日两国,也对世界其他国家应对老龄化有很大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刘玉宏副所长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在研究日本人口老龄化方面取得的成绩,希望能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加强两个研究机构之间更为紧密的学术交流关系,形成固定的学术交流机制,使中日共同应对老龄化论坛能够得以持续举办。日本学术振兴会北京代表处所长广田薰向介绍了日本学术振兴会的历史以及现在开展的工作,希望继续推进两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所长远藤久夫、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分别做了《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策略比较——兼论养老保障体系的中国方案》《超老龄化日本的医疗制度改革》《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演讲。
中日在养老服务领域互补性强
本次国际会议聚集了中日两国知名的专家学者、政府部门人员以及养老产业的优秀经营管理者,分别从中日老龄化现状与问题、政策与应对、比较与借鉴、中日合作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探讨。会议内容涉及两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人口政策、医疗制度改革、少子化、婚姻与生育、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老年人的护理和孤独问题等等。与会代表结合自己的研究,运用最新的统计数字,对中日两国的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政策、制度进行了客观而有独到见解的阐述。中方代表认为,日本在应对少子老龄化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比如,法律法规比较完善,政策体系较为健全,在社保体系的构建、老年人的护理服务、护理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服务机构经营管理等方面均值得中国借鉴。中日双方代表认为中日两国在养老服务领域双方互补性强,在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有很大的合作空间,特别是在老龄化产业中有关大数据、互联网、机器人等高科技以及智慧型科技的开发和协作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中日双方代表认为,中日两国虽然社会制度不同,呈现了不同的人口变化轨迹,两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采取的策略也有所不同,但在人口老龄化特征、人口结构变化、老人福利文化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全面和深入探讨两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两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相互借鉴、加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