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些国外媒体不时抛出“唱衰中国”的论调,所谓“人口红利消失”无疑是一个较具学术迷惑性的观点之一,声称到2020年,中国“世界工厂”
的名号将彻底终结。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在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时指出,从整体上来看,目前我国劳动力人口虽有下降,但
仍然非常丰富,接近9.3亿的劳动力比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力的总和还要多出1.5亿。以下为采访实录:
劳动力占比波动是正常规律
人口红利的概念要讲清楚,人口红利没有消失。按15岁到59岁来算,我国的劳动力数量还有9亿2千多万,从2012年开始,每年下降了大概三百
万左右。人口红利讲的是劳动力人口的在全部人口中比例达到一定的高度(一般以劳动力人口比例高于60%以上为界限),便称为人口红利时期。这个比例是不断
变化的,达到顶点后会出现下降,但只要没有下降到60%以下,就都是处在人口红利期。比例达到顶点后开始下降,并非是红利就消失了。从上世纪80、90年
代开始,我们一直处在红利期,当劳动力的比例达到一定的比例之上的时候,都认为劳动力供应比较充分,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劳动人口达到顶点才产生人口
红利。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劳动力人口从2012年起,每年下降几百万,没有下降多少,目前仍然非常丰富,劳动力总量为9.29亿,占总人口比例68%。接
近9.3亿的劳动力比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力的总和还要多出1.5亿。中国劳动力人口的比例要到2028年才会降到60%以下。按这个标准,中国的人口
红利要到2028年左右才“消失”。
当生育率下降的时候,有一个时期劳动力人口的比例会逐渐上升,维持一段时间后,人口进入老龄化,劳动力才会减少。这是一个共同的规律,其实,日
本、韩国等都出现过这种现象。不可能出现劳动力永远不断增加的现象,尤其进入工业化、现代化以后,各国生育率都在下降,劳动力数量增长一段时间后,总会降
下来。
当前“人口红利”内涵有所延伸
人口红利讲的是,劳动人口在整个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50%,就达到了人口红利,也就是劳动力比较充裕的时期。它的人口结构有点像枣核形,两
头的老年人、儿童都不是很多,中间的青壮年劳动力比较多,而且抚养的负担比较轻,劳动力充裕则有利于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发展,这段时期就是人口红利期。
现在有学者提出第二次人口红利,有人认为老龄化能提高储蓄率,这是第二次人口红利;也有人认为人口素质提升是第二次人口红利。经典
的定义指的是人口结构比较合理和劳动力人口比例比较高的时期。后来引申出第二次人口红利,是指怎样提高储蓄率,怎样从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制度改革上获取红
利,这都是后来在论证中引申出来的,与原来讲的人口红利不是一个概念。提高劳动生产率当然能够拉动经济的增长,用更少的劳动力获得更多的产值。
发挥人口红利与就业有关
不是计划生育导致人口红利的消失,恰恰相反,生育率的下降才形成了中国的人口红利。如果没有生育率的下降,还维持在很高的水平上,就形不成枣核形的人口结构,也不能有较长的红利期。
两头小中间大的人口结构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人口红利能否发挥作用,还取决于是否有充分的就业。非洲的青年人也很多,他们就业不充分,很多人找
不到工作岗位,处在失业状态。我们进入人口红利期,正好赶上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经济正在起飞的时候,我们正好有大量劳动力的供
应。所以,形成了过去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用人口的质量来替代数量
现在讲的二次人口红利与由人口年龄结构形成的人口红利,这是两种不同的人口红利,今后在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如何更进一步发挥人口的优
势?我觉得是提高人口素质,由从过去的依靠人口数量作为手段来拉动经济增长,到依靠人口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现在需要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实现从人口数量
到人口质量的转换,要依赖于人口的质量,依赖于科学技术。过去十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普及,提高了教育水平,使之能为经济增长提供较好的人力资本,就为
今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是用质量来替代数量。
(翟振武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中国人口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