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当前位置 > 首页» 基地简讯
 
 
段成荣:跳出农村看留守儿童问题
2015/04/15

    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调研对促进关爱工作的开展有重要作用和启发意义,首先,调研比较全面,反映了解当前最新的留守儿童状况;其次,采用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对比方式,便于甄别哪些是留守产生的影响;再有,重点关注了留守女童、寄宿留守儿童、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等群体,抓住了不同留守群体的需求,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一直说留守儿童有6100万,但他们不是相同的,其中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几年前做留守儿童就学机会调研的时候,发现在进行各种统计控制之后,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与别的类型留守儿童差距特别大。当时我们围绕这个现象做了深入的调研,发现这可能与中国几千年家庭生活中男主内、女主外的观念有关。农村家庭外出打工的通常都是父亲,母亲外出则多是父亲因为教育、身体或技能方面的原因出不去。这样的家庭在农村地区处于更弱势的地位,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这他们的子女在就学等各方面,甚至包括身体和智力条件方面,都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影响,这样的孩子特别需要关注。

  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我们应该跳出留守、跳出农村,站在整个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

  首先要提高城镇化的质量。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讲到,要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粗放的、低质量的城镇化模式,走向一个更高水平的,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过去,我们只把流动人口当成劳动力,不考虑他作为人的情感需要和家庭需要,所以他的老婆和孩子可以不管。努力实现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实现完整意义上的人口迁移。劳动者要进城,劳动者的家庭成员也要进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要真正解决6100万和今后更多的留守儿童的问题,一定要推进新型城镇化。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最近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是流动人员的去向。全国有2.48亿流动人口, 646个城市,64%的人集中在前50个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里,而前10个规模最大的城市集中了24.5%的流动人口,流动儿童的比例更高。现在这些城市可能不让他们进了,虽然我们正努力激发中小城市的发展潜力和吸引力,但恐怕未必能够满足两亿多人和还在不断增加的流动人口的需求。这需要有更好的政策设计,否则,政策让往这边走,人们往那边流动,中间是一个大漩涡,留守儿童就没有出路。二是一些新政策的落实情况。比如电子学籍卡,其主要功能是为了方便,但一些地方不给打工子弟学校发放电子学籍卡,使已进城的流动儿童不得不回到农村就读,从流动儿童转成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数量自然就更大了,这种变化与发展的大方向不一致。可见,好的制度和政策设计一旦在落实的层面走向偏差,就成了限制老百姓的枷锁。以上问题的解决与探寻新型城镇化的有效推进紧密相连,意义重大。

  其次要加强家庭责任。《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地提到,“提高留守儿童家长的监护意识和责任”。能够把它写到纲要里面去,是经过很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对此的宣传和推进还不够。父母照顾和抚养孩子是与生俱来的责任,现在我们在强调社会支持时反而把家庭责任淡化了,这方面还需要加强宣传和采取相关的措施。

  以上两点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抓住这两个根,其他的措施,如发挥群团组织力量等等,就是锦上添花。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电话:+86-10-62514984 邮件:shrk@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