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下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口与社会研究中心赵中维教授来我中心访问,并作精彩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我中心陈卫教授主持,陈卫教授在澳学习期间赵中维教授曾是他的导师之一。当天下午,很多人口所师生出席报告,聆听赵教授关于历史人口学的报告。
赵教授愉快的回忆起上次来我中心访问的经历,上次所作报告是关于东亚死亡模式,而这次谈历史人口学,希望在座师生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首先,赵教授简略介绍了历史人口学和人口史的关系、差别和他们的作用。历史人口学是将人口学方法运用于历史人口资料,当代人口资料往往为了研究而收集,但历史人口资料则不是为研究目的而得来,历史人口学的研究难在方法和数据,因为数据常常不能达到人口的规范研究的要求,有时候需要另辟蹊径。
历史人口学对历史上的人口现象进行研究和描述,为人口史的研究提供基础。它人口史的一部分,不仅关心人口现象,还有现象的原因、人口现象与社会经济现象的关系。历史人口学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因为任何人口现象其实有着历史渊源,对当代人口问题研究透彻则必须研究历史人口学。
接下来,赵教授重点介绍了历史人口学的发展。历史人口学最初在法国由路易·亨利创建,但其实约翰·格兰特(利用教会历史数据进行人口学研究)和约翰·莱克曼(1801年组织英国第一次人口普查)都是历史人口学的早期先驱。后来,一些研究团体在历史人口学的研究不断开拓,比如,英国剑桥小组对人口家庭史的研究,在人口学界影响重大。自1964年建立,剑桥小组在人口史方面和家庭史方面多有建树。另外,普林斯顿欧洲生育转变研究也非常重要,它极大丰富了人口学家对生育的理解,同时也丰富了人口转变的经典理论。在听了赵教授精辟概括的演说后,在座师生踊跃提问,气氛很为热烈。
有人问道,计算机模拟的模型人口是假定的还是有实实在在的人。赵教授的回答是都可以,可以设一个起点人口,假定模拟,如果有真实人口的数据也会比较理想,以同样的方法模拟。另外还有人问道与欧洲古代妇女相比,中国古代妇女的生育间隔偏长是自然形成的,还是有人为控制。赵教授回答说中国妇女的初育年龄低于欧洲妇女,但生育间隔比欧洲妇女长。平均是37-38个月,欧洲妇女是24个月。有人人为完全是自然的,赵教授本人人为有人为意识的控制,在中国有儿有女的农村妇女在生下一胎的间隔就偏长。
有人问及中国家谱和族谱的覆盖率有多大,是不是只是局限于大户贵族家庭,如果用家谱来推断古代人口是否有偏颇。赵教授回答说,可能有一定偏差但不影响结果分析,现在收集到的家谱本身记录上没有什么问题,但可能这种能够存活下来的家族出生率高一些、男性多一些,经过模拟发现在一个家族前四五代是这样,但五代以后就没有这种明显差异了。
整个演讲结束后,到场听众对赵教授报以热烈掌声,感谢他带来的精彩演讲,让大家开拓了视野,而赵教授也感谢我中心所提供的学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