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当前位置 > 首页» 基地简讯
 
 
“城市公平与流动人口发展”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2017/07/02

6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百人论坛联合主办、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承办的“城市公平与流动人口发展”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首都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洪大用,中国城市百人论坛联合秘书长、清华大学教授毛其智和凤凰财经研究院院长刘杉出席会议并致辞。

洪大用强调,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文化乃至政治的转型,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释放内需,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让农民转变为市民,涉及到一系列的战略、体制、机制和政策的安排。希望各位专家能够对国家城镇化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希望通过首发院的机制和平台能够进一步促进现实政策的改进和完善。

毛其智表示,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课题。我们的愿景是人人共享城市,这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采取果断的行动,制订新的优先政策,不断创新体制机制。

刘杉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历史必然,经济增长由要素推动转向创新推动,不仅需要政策支持、资金支持,还需要创新支持,人才流动是创新出动的基本条件。如何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建立人才发展创新的通道,是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次论坛的主题切中社会痛点,必将引起社会共鸣,希望各位专家展现智慧,出谋良策。

国家卫生与计划委员会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作题为“认识人口发展新特征推动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报告。他表示,未来中国人口总量的变化趋势已经确定,变化数量有限。关注人口问题要从总量增长转向地域分布,影响未来区域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迁移流动。提出要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促进流动人口在流入地获得均等的生存和发展机会,公平公正地享受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全面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最终实现经济立足、社会接纳、文化交流和身份认同。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社会学院教授杨菊华作题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理论、现实与对策思考”的报告。她表示,人口流动成为决定地区间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人口流动由单一流动、短期居留、计划返乡向群体流动、长期居住、渴望融入转变。目前我国流动人口整体融入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社会融合模式呈现出融合程度初始性、融合维度异步性、不同人群差异性、民族融合复杂性、流入地区梯次性等特征,城乡、本地-外地“双二元属性”户籍制度导致不同群体间边缘-核心的界分,严重制约了社会融合。建议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为依托、以社区为支点、以个人为核心深入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险、教育和住房等制度,形塑“共有、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融合型社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所长魏后凯作题为“政府公共资源配置中的城市公平问题”的报告,表示一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公共资源配置政策存在共性,即发展阶段政策重心偏向城市和行政中心,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政策重心开始偏向农村。目前中国公共资源配置政策仍偏向大城市和行政中心,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发展机会和公共设施投入少,公共服务严重滞后,处于被剥夺、被挤压的状况,造成城乡之间、城市不同等级之间的不公平。建议以公平为导向,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来配置公共资源,政策重心更多偏向农村、中心城市和小城镇。

山东省住建厅巡视员耿庆海作题为“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状与策略”的报告,分析了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基本特点。她表示,农民工就业不稳定、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缺失、农民“三权”缺乏明确法律保障、城镇化布局形态不合理、城镇化关联政策发生逆向作用等因素制约了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充分发挥政府的科学引导作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市民化多级空间载体,强化户籍、土地等相关配套制度改革,通过创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体制机制,促进城镇化提质增效。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发院研究员叶裕民作题为“公平与流动人口发展:国家现代化的新动能”的报告。她表示,流动人口公平发展是推动人口空间流动和社会流动、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进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新动能。市民化是流动人口公平发展的核心环节,市民化难题的本质是地方政府职能缺位导致公共服务缺失,瓶颈是对市民化意愿和市民化成本存在认识误区,以及地方政府缺乏激励机制和有效的考核制度。提出用“可支付健康住房”单一指标考察市民化,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向流动人口提供可支付健康住房,实现人口迁移家庭化,家庭生活社区化,以社区为空间载体,通过社区治理民主化、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住房自有化、人力资源资本化、非户籍常住人口中产阶级化,进而建立以中产阶级为主的社会结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发达社会迈进。

北京大学林肯土地中心主任刘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严金明教授对主题演讲进行点评。

刘志从新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城市公平问题进行了阐述,提醒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警惕私有资本的进入把公共资源形成的高价值的资产攫取到私人手中,主张通过确定市民权利和空间权利、征收房地产税、温和的城中村改造等方式来解决城市空间不公平问题。

严金明肯定了各位演讲专家的研究,同时指出城镇化还需要考虑如何平衡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之间的关系、吸引外来人口与城市环境资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规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秘书长倪鹏飞作总结发言。倪鹏飞高度评价了本次论坛,认为本次论坛是城市百人论坛开坛以来分论坛中最精彩的一次,发言专家深刻的思想洞见、独到的研究发现、原创的理论模型、可行的政策方案、高超的演讲艺术使本次论坛有高度、有视野、有理论、有政策。各位专家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体现了家国情怀。

 

【来源:人大新闻网】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电话:+86-10-62514984 邮件:shrk@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