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口发展战略:回顾、反思和抉择" 由于该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引起国家计生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2002年6月-8月,课题组主要成员(翟振武、段成荣、宋健、孟向京及部分研究生)为国家计生委参加"联合国亚太人口大会"撰写完成中国人口与发展国家报告共2.5万字,准备以政府名义提交给11月举行的"联合国亚太地区人口大会"。报告中的大部分内容是课题组研究成果的汇总。在撰写国家报告过程中,课题组也通过国家计生委渠道搜集到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补充了先前课题组的调研结果。
2.21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1) 课题组成员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最新资料与我们在北京所取得的调查资料相结合,专门研究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中国与外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和老年人口情况进行对比。目前课题组成员已列出研究提纲上报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一俟五普资料公开即可进行研究。
(2) 邬沧萍教授等正在全面进行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其阶段研究成果"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对策的理论思考"等已在学术会议上公开宣读,其重要目的是要防止老年人相对贫困化。
(3) 课题组另一个研究重点是我国家庭养老,其阶段性成果《家庭养老制度的传统与变革》(穆光宗主编)一书已由华龄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这本专著是研究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的基础资料。(4) 课题组成员姜向群撰写的25万字的《中国社会保障论文专辑》已由中国社会保障杂志社公开出版发行。
3.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分析研究
(1) 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系统地收集了中国历次人口普查的有关资料,开展了文献研究,为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对比分析研究做好了准备。
(2) 根据第五次普查的数据特点,重点整理了1982年和1990年人口普查1%的原始数据和2000年人口普查千分之一原始数据,为深入进行统计分析奠定了基础。
(3) 2002年9月,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出版了《2002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课题组成员已经得到相关数据并开始对各自负责的专题进行分析研究,撰写分析报告。
4.90年代以来中国生育率水平研究 课题自立项以来主要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a.进行了人口及社会经济调查和统计数据的收集工作,研究所需的数据已经基本具备; b.对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了筛选,并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 c.建立了对我国90年代生育率水平评估方法的架构;建立了生育率变动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完成一份研究报告"中国生育率转变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阶段工作总结:本课题立项后,课题组多次召开工作会议,首先对研究方案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然后分两个小组分别展开研究工作。第一研究小组主要进行了生育及相关人口变量数据的收集、评估和整理工作,以及数理统计模型的构建工作。第二小组主要进行了生育率变动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理论模型,建立了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以及相应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根据现有的全国各地区出生率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检验了理论关系模型,并筛选出与我国生育率转变关系显著的变量。今年下半年的研究工作将主要是对90年代我国生育率水平的评估,主要包括:构建90年代中国人口数据库、离散矩阵的人口变动的模拟模型,对出生人口漏报做出评估并进行相应的数据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