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0日第2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刘铮系列人口学术报告如期举办了新学期的第一场讲座。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郭志刚教授作了题为“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精彩报告。
中国的生育水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现逐步下降趋势,目前已经成为低生育水平国家。郭志刚教授根据不同调查来源的总和生育率的差异,说明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我们对真实生育水平缺乏切实的把握。以往研究大多偏重较高可能性,忽视较低可能性,这会造成我们对未来人口峰值的幅度、时间的估计偏差。
由此问题郭教授引出了其研究逻辑:研究者主观的认为统计数据太低,并把原因主要归结为出生漏报,这会导致逻辑检验的不严密。因为低生育水平还存在其他可能的原因:如生育进度影响等。近年来对各次人口普查的一致性检验也相对缺乏。
在分析了国际上著名的Bongaarts低生育率模型(2001, 2002)之后,郭志刚教授运用相关理论对影响中国低生育水平的因素做了细致而全面的探讨。认为进度效应、不孕影响和竞争效应都是影响低生育水平的重要因素。
郭志刚教授的报告层层深入、环环入扣,既有文献回顾又有新的理论视角,既有具体推导又有方法论的支撑,其中的一些焦点问题引起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