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当前位置 > 首页» 基地简讯
 
 
潘绥铭教授为全院师生作专题讲座
2012/04/22

418号,人口学系聘请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创建人潘绥铭所长,为教师及研究生作了一场生动、形象、严谨、内容丰富的学术报告——“定性调查方法探究”。

潘绥铭教授从定性调查方法的常见类型切入,分别对求同法、求异法和求全法进行了概念界定,并结合实例详细论述了其操作原则及各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潘绥铭教授又从元假设的提出、定性调查过程中的问题设置、调查规模的确定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尤其对定性调查中的信息饱和原则进行了详细解释,认为,信息饱和强调的是变化的饱和,而不是“共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求开始时就确定多个主要的调查方向,梳理第一个人的信息分布和充足程度;从第二人起,在任何方向上都侧重发现新消息,而不是信息的重复;若无新信息,分析其原因;若预计仍有新信息,再调查第三个人,依次类推。那什么是新信息?潘绥铭教授对新信息提出了三点判断标准:一是新于文献,新于常识;二是新于思辨,新于顿悟;三是新于预计,新于刚才。

潘绥铭教授从光谱的形象比喻中论述了信息饱和的标准,认为元假设应达到两极,即包含全部研究对象;在实际调查中,要达到主体已无法表达,自己足够分析的地步,才是信息饱和。为了实现信息饱和的目的,这就要求在实践中依据最大差异法的原则搜寻调查者,这期间调查的第一人很重要,往往要调查典型人、知情人、活跃人、个中老手或有心人等,他推荐使用分层抽样和最大差异法的结合。

会后,潘绥铭教授又与多位师生进行了交流,详细回答了各位在定性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此次学术报告会反响强烈,参会人员获益匪浅。

(编辑:李龙)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电话:+86-10-62514984 邮件:shrk@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