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当前位置 > 首页» 基地简讯
 
 
刘铮系列人口学术报告(2008-27):对中国不平等的解读
2008/12/22

 

报告人:谢宇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学系和统计系讲座教授,

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2008年12月18日下午,社会与人口学院的刘铮系列人口学术报告会如期拉开帷幕。本次报告会荣幸地邀请到了著名的谢宇教授,并由翟振武院长主持。此次报告会吸引了众多不同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

    谢宇教授以马克思对认识世界的要旨“change”入题,提出社会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要有“understand”的观点,他谦虚地说:“我只是想理解或了解我以前不知道的事情,能够做到理解就是一种幸福的事”。他指出知识有三种形式:为考试得分的知识、为生产建设而用的知识和用于理解的知识。他认为理解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是高尚的认知境界。他用五千字来表达他对中国的认识,这五千字由五幅优美的图画来展现:中国是ancient、中国是vast、中国是rich、然而中国是poor、但中国是proud,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上最为巨大的社会变化。在变化过程中,他敏锐地提出了两个问题:“如何理解当代中国涌现出的不平等问题?”、“不平等问题的涌现会给中国社会带来政治和社会动荡吗?”,并说明该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只是一个研究议程,指出不能孤立地分析某一问题,而是应该将该问题置身于实际的情景中去更好的理解。他首先提出对该问题的三个看法:A 中国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集体的力量所导致;B 传统中国的政治话语体系促成了以业绩为基础的不平等,其中业绩被定义为增进民众的集体福利;C 许多中国人认为不平等是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后果。其次,他依据已有的观点和实际的调查分析结果一一印证了这三种不同看法:地区、户口和单位是影响收入的重要因素,是由不同的利益集团所造成的不平等;以业绩为基础的不平等传统主要与历史因素有关,汉朝行政管理框架下的特权地位和孔孟儒家意识形态的统治促成了不平等;运用“社会投射”假说验证了不平等是发展的副产品,发展与不平等的关联趋于正向。最后,他提出慎重的结论:“中国的不平等问题应该置于其文化、历史、经济和政治的情境中进行理解;至少在可以预见到的将来,并认为不平等问题本身将不会导致中国社会的政治和社会动荡”。

    进入师生互动阶段,同学们积极提问,坦诚发表自己的观点,谢教授婉转而耐心地为大家进行讲解,那种宽广的胸襟和以史明鉴的智慧是不寻常的,是值得学习和深思的。报告为大家提供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视角、思路、方法。

                                               (会议记录员:许静)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电话:+86-10-62514984 邮件:shrk@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