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晚6点,郑也夫教授“畅谈学术讲座”第一讲在公共教学一楼1104教室拉开帷幕。时值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建系25周年,著名社会学家、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先生受邀作为“建系25周年系列学术讲座”的开讲嘉宾,为大家做关于如何写好学术著作的系列讲座。来自各学校、各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青年教师积极参加,1104教室座无虚席。
讲座伊始,郑也夫教授便表明自己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实用主义的话题,是来源于自己为同学改文章、编辑文集的酷爱。从2002年开始,郑也夫教授就开始编辑毕业生论文文集,至今已出版了14本。

郑也夫教授介绍了写好论文的几个要素。其一是要特别愿意写好,一个人只有对要做的事情充满激情和有一定要把它做好的意愿才可能很好地完成。其二是要提升能力,进行必要的锻炼;没有人从一开始就能把论文写好,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其三是言人所未言,抓住“别人没说过的道理,别人没说过的事实”两个支点,讲出深层的事实,道理可大可小,事实可浅可深。对此他还提出了“讲个故事,说个理儿”的原则,鼓励同学们进行实证研究。其四是要对社会问题有很好的感觉,明确研究目标。
郑也夫教授还提到,写论文是对作者的综合性锻炼,是对同学们“选题”“思考”“调查”“写作”四个方面的综合考察。在论文选题的重要性上他说:“选题不决定成功但决定失败,合适的选题能帮助成功。一个有助于成功的选题一定是有价值的、可行的、自己喜欢的。同时切忌选择过大或过小的题目,适度的选题大小和混沌度很有必要。”他还鼓励同学们结合自己丰富的亲身体验,到家乡寻找题目。对于写作的时间,郑也夫教授提到,一篇优秀的论文,是要用时间来发酵的,太短的时间是不能写出好的论文的。最后郑教授给出了做论文的三点告诫:不做批判,不谈应该,努力发现。
讲座结束后,郑也夫教授回答了现场同学的热情提问。社会与人口学院09级李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的感受:“虽然站了两个多小时,但是非常开心,收获颇丰。”
据悉,郑也夫教授“畅谈学术讲座”将进行三场,郑也夫教授将为同学们解答论文写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社会学建系25周年系列讲座由此拉开序幕。